在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各人大代表已逐步公开自己的拟提建议。
其中,全国人大代表、上汽DG真人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主要瞄准车规级芯片国产、汽车数据安全、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领域,拟提出四项建议。
而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DG真人董事长李书福主要聚焦新能源汽车出口与货车电动化法规障碍方面,拟提交两项建议。
相比上述两位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的拟建议条数为最多,其共提出8点建议,包括机动车与民生两个领域。在汽车领域,朱华荣建议涉及中国汽车品牌向上、新能源市场普及、国产芯片应用、机动车的合格证和发票实行电子化等方面。除机动车领域的建议之外,朱华荣还建议了关于新建商品小区加大配建公办幼儿园比例,增加幼儿教师编制等相关民生的问题。
综合上述三位代表建议,本报记者发现,三位代表的建议均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陈虹:
建议涉及芯片国产、
数据安全、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据了解,在2021全国两会上,陈虹拟提出《关于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增强国内汽车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议》、《关于加强数字生态环境下汽车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建议》、《关于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配套,助力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与《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商业模式政策体系的建议》四项建议。一、在消费级芯片企业的扶持政策基础上,加大对车规级芯片行业的扶持力度,使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愿意用、敢于用、主动用”。
二、建议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实现车规级芯片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动力转换。
三、建议针对具体高技术门槛芯片,推动设立整车、系统、芯片的重大联合攻关专项项目,由政府、企业分摊研发资金,共享专利,占领未来行业制高点。
在《关于加强数字生态环境下汽车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建议》里,陈虹称,2020年中国汽车的总销量达到了2532万辆,其中具备一定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的占比快速提升,而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具有“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但在数据获取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数据的采集和存储方面责任和规范要求不明确,数据的商业用途约束要求不清晰,对于数据泄漏的防范不足,对于数据违法的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第一,建立准入制度,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包括高精地图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商业用途需经国家相关部门备案管理。
第二,建议加强数据隐私保护,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对于可能存在的隐私风险具有告知义务,并且在收集、使用、转移、删除数据时给予用户自由选择权。
第三,建议制定过程审查制度,应当要求智能网联汽车的制造和销售企业建立完备的数据安全管理和软件升级流程。
第四,建议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
在氢能产业领域,陈虹认为当前面临法规政策的“铁壁合围”,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各个环节发展受制于当前法规政策的种种限制。为此,陈虹提出《关于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配套,助力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共涉及5点:首先,从国家层面尽快形成统一的中国氢能战略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分步实施的重点;
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牵头主管部门,建立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氢能战略落地实施。
接着,陈虹建议在氢能管理政策法规层面有所突破。
此外,建议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减排项目范围和碳交易的试点范围,将工业副产氢提纯、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加氢站项目纳入减排项目范围。
最后,陈虹还建议,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对使用绿氢(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能)进行一定时期的专项补贴。
对于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领域,陈虹提出《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商业模式政策体系的建议》。陈虹建议,国家同时鼓励非快换式和快换式“车电分离”模式的推广应用;
针对“车电分离”模式全面梳理和出台完善的管理政策;
“车电分离”模式的顺利实施涉及产品公告、车辆登记注册、税务、保险等多个环节,建议国家相关部委针对不同“车电分离”模式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完善相应政策与流程,加快推动“车电分离”应用落地。
李书福:
修订铁路运输行业标准
呼吁解决货车电动化法规障碍
李书福在《关于修订行业标准适应电动汽车铁路运输的建议》里表示,随着欧洲等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在海外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此外,包括外资、合资在内的各大主流车企,都将中国定位为重要的全球产能输出基地。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跨境物流需求。 因此,李书福提出三点建议: 一、根据电动汽车的产品特性,对现有标准进行适应性修订。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新阶段的市场需求,使电动汽车、锂电池散件能够依法合规,通过铁路进行高效、安全、经济的运输,助力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内发展与全球主流市场开拓。
二、行业机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结合新能源汽车特性与铁路运输的行业管理要求,开展讨论与交流,制定相应的产品安全标准与运输管理规程。
三、考虑市场与企业需求,适时开通新能源汽车运输专用班列,满足中国车企“走出去”以及欧洲地区日益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
此外,李书福还提出《关于解决货车电动化法规障碍的建议》。 其一,对于电动货车,每装备1kW.h电量,车辆最大总质量限值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0kg,抵消因装备动力蓄电池带来车辆整备质量的增加影响;
其二,对采用换电模式汽车列车(铰接列车)整车长度限值补充规定为18.5m,以满足换电模式在新能源货车上的快速推广应用。
朱华荣:
传统车企转型升级
新能源、自主“造芯”这样做
在朱华荣拟提交的8条建议里,有6个涉及机动车行业,其分别为《关于当前市场与舆论环境下,持续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社会认可度的建议》、《关于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端管理,促进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的建议》、《关于推动国产芯片产业化,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的建议》、《关于使用车辆电子合格证取代纸质合格证、提升国家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建议》、《关于机动车统一发票电子化的建议》、《关于车辆管理部门统一采用随车资料中的拓印膜和照片的建议》。1、大型活动或国家行为层面,由重量级央视、党政、财经类媒体多角度报道更多展现中国汽车品牌形象。
2、重量级媒体引导,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共塑行业舆论环境。
3、倡导高知群体进一步了解中国品牌现状,对中国品牌给予客观评价,并在公共出行中,优先购买、使用中国汽车品牌,鼓励公众人物使用、购买中国品牌汽车出行。
4、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系统进行采购专项支持,打造中国汽车制造名片,倡导使用中国品牌。
除了提升中国汽车品牌人会认可度,朱华荣还认为应该加速普及新能源汽车,为此,他提出了《关于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端管理,促进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的建议》,主要涉及3点:第一,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各地方政府与国家战略规划要保持一致。
第二,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调节积分供需。
第三,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
当然,针对近期行业热点——汽车芯片,朱华荣也有相关建议,他提出《关于推动国产芯片产业化,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的建议》。 一、设立汽车产业核心芯片及生产设备国产化重大专项。
二、强化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
三、引导建立良性、有活力的产业环境。
四、加强标准制定,设立准入门槛。
文章来源:佛山市汽车流通协会